现在是2023年9月25日凌晨,刚结束了让我挫败的游戏,解衣欲睡,望着黑漆漆的寝室和唯一一块亮起的屏幕。我忽然收拾心情,想在这宁静的夜里写下我博客的“第一篇”文章。

文章虽说是“第一篇”,但在此之前早已写了好几篇笔记,而这“第一篇”却始终是个空白,因为我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与心境去创作我的第一篇博客。而现在,这个静谧的夜晚,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时候。当然了,毕竟是深夜,字里行间难免会有些矫情的话,还望诸君见谅。

为什么会想着搞一个自己的博客呢?直接原因是开学那几天没事干,想搞个博客玩玩(谁知道后面破事一堆,博客也屡次搁浅,到现在也是忙里偷闲写下这篇文章)。那更深层原因是什么呢?可能是想整点酷炫的东西?还是想优雅地记笔记?思来想去,我终于明白了——我是想做一些花里胡哨的无用的事

不知为何,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非常注重实用性的人,尤其讨厌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。精心整理的知识点、华丽的思维导图我都认为是华而不实。到了大学这个本应多姿多彩的地方,这种感觉却不减反增。中财是一所很注重实用主义的学校,甚至有不少功利主义的色彩。学生们每天在学校里学的都是诸如效用最大化、市场竞争、博弈这些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课程。平日里也都在卷那些肉眼可见能带来收益的事,诸如选水课刷GPA,刷活动水综测,卷实习卷科研。我并不是要对此大加批判,因为某种程度上我也是其中的一员。我虽很抗拒“刷”或“水”一些东西,但我认真做的也都是那些我认为能产生效用的事。可我心里很清楚,有许多看似无意义的事其实是很有必要的(不知道这句话是否又是另一种层面的追求“有用”),正所谓“无用之用,是为大用”,盲目地追求效用只会让我们在功利化的泥潭里越陷越深。因此,我想尝试做些看起来不那么有用的事,于是便有了这个博客。

我为什么将博客视为对无用的尝试呢?诚然,博客看起来还是有几分用的,例如可以优雅地记录笔记。但仔细想来,博客效率并不甚高。从记笔记地角度来说,不论是传统派的纸质笔记还是维新派的平板笔记,其记录方式都远比用markdown慢慢敲公式要来的丝滑流畅。例如,每次计量课后我都要花好久整理课上的公式,有些少见的数学符号还要单独搜素。因此,博客是一个看着比较有用但实际效率不那么高的玩意儿,可以很好地让我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进行过渡。

如果说博客本身还是有那么一些用处的话,那么自己搭博客这个行为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地无用了,放着市面上成熟的博客不用去舍近求远,怎么看也不是一个明智的行为。可乐趣与满足感恰恰就来源于这个过程。博客的整体样式到局部细节都由我自由确定,颇有一种在MC里搭房子的感觉,自由地用手中的方块构建出心中理想的大厦。区别于以往喜欢的极简风,我努力装点博客里每一个地方,尽量地做到精美,哪怕有些地方是华而不实的。因此,博客里的很多地方我都很喜欢,包括主界面的月亮背景、梵高主题的博客封面(我找了六七十张图够用好久的了)、左下角的歌单(md周杰伦的歌导入不了很烦)、夜间模式(太治愈了吧)、点击鼠标冒出的诗词(有点尬,习惯了还好)、围绕着鼠标的几何图形、自己挑的字体、scz 的相册(在共享文档里找的)等等。如此种种汇聚在了一起,让我每次点开博客,都有一种回家一般的安心与治愈。

博客整体的搭建过程说不上难,最多是细节处比较麻烦,大家照着教程也都能做到。但如果随便问个人“你会自己搭博客吗?”,大概率会收到否定的回答,其实大家都有这个能力。很多时候并非事情有多难,只是心中天然地畏惧了,做成了以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。正是“来者如临高山,往者以观逝水”,也算以此勉励一下自己吧。

目前博客里的内容只要还是以笔记为主,因为这毕竟是每周的稳定产出。我也计划做一个“数学文化杂谈”系列,用来记录一些有趣的数学小问题。初衷是大一下修了“数学文化”的通识课,老师讲的很好,内容也很吸引人,但奈何疫情赋闲在家沉迷游戏没有认真听课,如今想来甚是愧疚,遂想以此系列作为弥补聊以慰藉,但麻烦的数学公式可能会成为一大阻力。或许还会有随想和杂谈的系列,但我拿不准内容的尺度。因为毕竟博客是一个公开的内容,不能啥话都讲;但我知道这个博客注定是没多少人会看的,私密性似乎又还不错,后续再说吧~

总的来说,搭建一个自己的博客还是很有成就感的,有一个自己搭建的小屋可以遮风避雨,不开心了就可以来这里发癫。这个博客权且当作是我对无用的一次简单尝试,不知道我能坚持多久不停更(有些人的博客从我见到第一眼开始就没变过)。或许,十几年后的我重看这个博客,会有一种重看小时日记的欣喜吧。